院内新闻

【品质医疗】成飞医院运动创伤救治再上新台阶,前交叉韧带全内重建技术成功开展

2024-12-25 08:31:43骨科

前言

“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全内重建术”与传统的膝交叉韧带重建技术相比,具有节约肌腱、保留更多骨量、移植物更紧更粗壮、手术更微创优点如果说传统开放手术是“标配”的话,那么关节镜下重建就是“Pro”,而关节镜下全内重建则是终极的“PLUS”版本。微创技术最根本的目的是以最小的创伤来获取最大的疗效而全内技术的出现正是关节外科大夫在微创治疗上面最为极致追求的产物。

病例回顾:患者小今年19岁,酷爱篮球运动,因运动损伤通用医疗成飞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小被明确诊断为右膝前交叉韧带断裂,需对断裂的交叉韧带进行重建。考虑到患者年轻、运动需求大,对恢复膝关节结构和功能要求更高,尹志良主任、何彪副主任、胡远明副主任经过反复讨论后,结合我院技术能力,决定采用较传统重建更先进的全内重建技术为其重建前叉韧带


经过术前精心准备,手术何彪副主任主刀,历时70分钟顺利完成。患者目前已正常出院进入康复阶段。

据了解,目前该技术在省内自主开展的医院并不多,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运动创伤救治迈上新台阶,其治疗理念和技术走到省内前列。同时,这也是我院骨科近年来一直深耕于骨科疾病微创化治疗结下的又一硕果。


全内重建技术的优势

1.节省自体肌腱。传统方法通常需要取同侧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两根肌腱甚至更多,重建完成后肌腱将有一部分残余在关节外,需切割后丢弃。而全内重建技术可以将肌腱全部利用,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需取一根肌腱,就可以编制出与传统方法一样直径的移植物。同时,全内技术大多数情况下仅需取单侧的半腱肌就够了,而股薄肌腱可以保留。已有研究表明,保留股薄肌会有更好的屈膝力量,特别是角速度较低(小于60°/秒)的屈膝运动尤为明显而更好的屈膝力量可以改善术后康复。

2.更少的骨皮质及骨膜破坏,术后疼痛更少传统重建方法胫骨侧为全骨道,骨道直径较大(常为7~9mm直径),而全内重建胫骨外隧道出口仅需3.5mm的小骨道股骨骨道也与胫骨类似,全隧道骨皮质及骨膜的破坏更少,术后疼痛更少。


3.更多的骨质保留统重建方法胫骨端的骨道为全骨道,而全内重建胫骨和股骨端仅需要关节腔侧长约3cm左右的骨道(蓝色线条),保留了更多的骨质。


4.切口感染风险更小,以及更好的腱骨愈合全内重建胫骨骨道远端部分为3.5mm直径隧道,关节液骨道渗漏的可能性更小,切口感染风险更低,以及因此带来更好的腱骨愈合。

5.避免了界面螺钉对肌腱的切割作用传统方法胫骨侧肌腱为界面螺钉挤压固定,螺钉旋转进入骨道时其螺纹难以避免对肌腱形成切割,造成部分肌腱纤维断裂,影响移植物初始稳定性。全内重建股骨及胫骨侧均为悬吊固定,从而避免了这一问题。


总结:全内技术最早于1995年由Morgan CD提出。技术应用早期,部分研究者认为全内技术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无法保残,或移植物编腱后内部存在“接头”影响肌腱强度等。但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和技术改进,以及术者在经历一定的学习曲线后,目前的研究及临床实践均证明上述弊端似乎并不存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手术医生所青睐并熟练掌握,并且因为疼痛更少等显而易见的优点,广大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也更愿意接受这一新的术式。

【来源:陈志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