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成飞医院科普】夏天到了,“蚯蚓腿”无处可藏?

2025-04-12 17:02:00普外科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大家的穿着也逐渐清凉起来,光胳膊光腿也多起来,这时有些人腿上就可以看到“蚯蚓腿”了,还有一些人腿上有青紫色的“血丝”,这些都是下肢静脉曲张的表现。


一、什么是“蚯蚓腿”、下肢静脉曲张呢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尤其是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因血液回流不畅,导致血管扩张、迂曲成团。常见于长期站立、久坐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人群,表现为腿上“青筋凸起”、看似“蚯蚓”,可能伴随疼痛、肿胀等症状。


二、为什么会得静脉曲张?

核心病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逆流、淤积。

诱发因素包括——

久站久坐:如教师、护士、司机等职业风险高。

遗传:家族中有静脉曲张患者,风险增加。

年龄与性别:女性(尤其孕期增大子宫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和40岁以上人群更易患病。

体重超标:腹部压力增高,阻碍下肢血液回流。

其他:深静脉血栓、外伤等。

三、典型症状与并发症

早期表现:腿部可见迂曲的“蚯蚓状”血管,久站后酸胀、沉重感。傍晚脚踝轻微肿胀,休息后缓解。

中晚期表现: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变黑)、湿疹样改变。严重时出现静脉性溃疡(俗称“老烂腿”),难以愈合。

并发症:血栓性浅静脉炎(红肿热痛)、深静脉血栓(DVT)风险增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需紧急压迫止血并就医)。

静脉曲张CEAP分级分为6级。

四、如何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观察腿部静脉曲张程度,触诊是否有压痛。

超声多普勒检查(金标准):评估瓣膜功能、血流方向及有无血栓。

进一步检查可行静脉造影或CTV检查


五、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轻重选择阶梯式治疗:

1.生活调理(轻度患者):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下肢。适度运动(如游泳、快走)增强小腿肌肉泵功能。

2.压力治疗:穿戴医用弹力袜(压力等级Ⅰ-Ⅱ级),需白天持续使用。

3.药物治疗:口服静脉活性药物(如地奥司明、马栗种子提取物),缓解肿胀和坠胀不适。外用肝素类凝胶改善局部炎症。

4.手术与微创治疗(中重度患者)

传统手术——高位结扎+剥脱术,适合大范围曲张。手术创面大、创伤重,恢复时间长,近年来逐渐被微创手术取代。

微创治疗——

激光/射频消融:闭合病变静脉。其中激光需在大腿根部开一小口结扎大隐静脉根部,射频消融则只需要穿刺静脉无切口。

泡沫硬化剂注射:使血管粘连闭合,适用于细小曲张静脉。配合激光/射频消融微创手术使用。

术前术后比较

术后即刻就能正常行走,恢复快

六、预防措施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1小时活动5-10分钟。

控制体重,减少腹腔压力。

规律运动(如踮脚尖、勾脚动作)促进血液循环。

孕妇可穿戴医用弹力袜预防。

七、常见误区

1.误区“静脉曲张只是影响美观,不用治。”

真相:可能进展为溃疡、血栓,需早干预。

2.误区“热水泡脚能缓解。”

真相:高温可能加重血管扩张,建议温水洗脚。

3.误区“弹力袜越紧越好。”

真相:需医生指导选择合适压力,过紧可能阻碍血流。

八、何时需立即就医静脉曲张急性并发症

腿部突发剧烈肿痛(警惕深静脉血栓)。

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或溃疡经久不愈。

如出现出血,出血会比较凶猛,但不必紧张,可先用手指压迫或纱布加压包扎止血。

皮肤发黑、硬结,疑似感染。

总结:下肢静脉曲张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早期干预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若症状加重,请及时至血管外科或普外科就诊,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

来源:陈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