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医院科普】传统中药剂型,你了解多少?
2025-02-14 09:05:14药学部
中药是我国独特的药物资源,在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中药制剂多为汤剂,但汤剂仅仅是剂型中的一种。实际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中药剂型,《黄帝内经》就记载了汤、丸、散、膏、药酒等不同剂型及其制法;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中药成方剂型近40种,《神农本草经》有:“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目前公认的几种中药传统剂型。

什么是中药剂型?
中药剂型是中药制剂的载体,剂型是指按照中药方剂组成的药味、药量和用药目的,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各种式样的中药。
传统中药八大剂型
丸、散、膏、丹、酒、露、汤、锭。
一、汤剂
汤剂是指将药材煎煮后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汤剂是中药剂型中最古老、最常用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基础,也是目前中医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剂型之一。
特点:1.汤剂制剂简单,易于制备和使用。
2.汤剂易于吸收,能够迅速起到治疗作用。
3.用药范围广泛,尤其适合于急性疾病的治疗。
4.能根据病情灵活加减药物,使药效更贴合患者个体情况。
注意:汤剂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微生物的影响,容易变质,注意保存。
二、丸剂
丸剂是指将中药细粉或中药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蜜、水、米糊、酒、醋、药汁等)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特点:
1.中药丸剂剂型稳定,不易变质,易于保存与携带。
2.体积小,口感好,易于吞咽,适合于儿童、老年人等人群。
3.适用于治疗周期较长的慢性疾病、虚弱性疾病。
4.吸收缓慢、药力持久。
注意:由于中药丸剂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辅料,辅料的质量会影响中药丸剂的品质。相对于汤剂来说,丸剂的药效较慢,需要长期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疗效。
三、膏剂
膏剂是指将药材煎煮、浸泡后制成的半固体剂型。其质地柔软,根据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内服和外敷两种类型。
1.外敷膏剂具有附着性、涂展性特点,可以在患处形成一层保护膜,帮助药物渗透到皮肤组织或伤口处,起到治疗作用,如皮肤瘙痒、跌打损伤、烫伤等。代表性的有云南白药膏。
2.内服膏剂,也称膏滋,是指将药材煎煮后浓缩,再加上糖或蜂蜜等辅料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的特点,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代表性的有秋梨膏。
四、散剂
散剂是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制成的剂型,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服用于肿疡、外伤等体表局部病变,同时兼顾单一应用和联合应用的特点。具有服用方便、药效快速等优点。但是,散剂易受空气温度影响,容易失效。
五、露剂
露剂是指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加水蒸馏,用水蒸气蒸馏法制成的芳香水剂,药力相对轻微。
六、丹剂
丹剂是指用汞或某些矿物质制成的药品,在高温环境下经烧练可制成不同形状含重金属无机化合物,毒性很强。中医将丹剂分为内服丹和外用丹两类,内服丹剂常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如气虚、血虚、脾胃虚弱等,通过口腔消化道进行吸收;外用丹剂通常用用于治疗外科疾病,如如创伤、疮疡、湿疹等。丹剂的制备需要精细的工艺和高超的技术,成本较高。
七、酒剂
酒剂是指将药物用白酒或黄酒浸泡,过滤去渣后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酒剂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八、锭剂
锭剂是指将药材研粉后,用粘性浆液混合均匀而制成的硬块制剂。其吸收差,不宜服用。
【来源:于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