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成飞医院科普】中药服用方法“药”知道(一)

2024-08-27 16:41:04药学部

许多人都愿意用中药来调理身体的一些不适或病症,但中药并非随便煎煮喝喝就可以,要想“药到病除”,服用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只有正确的服用方法才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提升疗效错误的中药服用方法可能会使中药的效果大打折扣。今天,我们和大家聊聊常问一个问题:“医生,这个药什么时候吃?”。


一、服药时间

1.空腹服

一般是指晨起时服用。此时人体肠胃内没有食物,呈现空腹的状态。此时服药可有效避免药物与食物相混合,保证药物的快速吸收,从而促进药效发挥,一般适用于攻积导滞、驱虫疗效的中药。

2.饭前服

一般是指饭前15-30min服用。由于饭前胃肠道比较空虚,所以在饭前服用药物可以让药物快速进入到小肠并被小肠消化吸收。一般适用于具有滋补、泻下通便、治疗胃肠病及用于补虚的中药。

3.饭后服

一般是指在饭后30-60min服用。由于部分中药对人体肠胃可能会造成损害。因此,饭后人体胃肠道当中储存的食物较多,此时服用中药,药物和食物混杂,能一定程度减少药物对人体胃黏膜的损伤,一般适用于对某些外感疾病、头面部疾病、以及心肺病的中药。

4.睡前服用

一般是指在睡前15-30min服用,一般适用于滋阴健胃、涩精止遗、安神、缓下通便等疗效的中药。

5.定时服用

部分病呈现出定时发作的特点,对于此类病证的中药,应在发病之前,定时服用。例如: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应服用截疟药物。

6.不定时服用

对于具有解热发汗疗效的中药以及用于泻下通便的中药,不需定时服用。

二、服药方式

1.温服

煎煮好的中药药液放温后服用,一般汤剂均可做温服,避免过热或过冷的药液对人体肠胃造成不好的影响。

2.热服

以患者的适宜程度,将煎好的中药趁热服下。例如,在服用辛温解表药时,即可采用热服方式,实现发汗解表。

3.冷服

待煎好的中药药液放凉后,再进行服用。例如,服用苦寒清热药,就采用冷服方式服药,实现清解热邪的疗效,服用止血、凉血的中药,也可采用冷服方式。

三、服药的次数

通常每天服用一剂中药,分为2-3次服用。因为这样可以维持血药浓度,从而促进药物发挥其疗效。一般,对于稳定的慢性疾病,可以采用隔日服用的方式;具有剧烈药性的中药,可采用一次顿服的方法;如果患者食管、咽喉等部位发生疾病,可采用频服,以确保药物在病变部位缓慢通过,从而发挥其药效。

注:医学术语“顿服”是指把煎好的整碗汤剂,一口气全部喝完。

来源于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