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医院科普】警惕假性“家暴”——RBD(快速眼动行为障碍)
2024-08-09 14:17:04精神科
为何有的人平日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夫妻感情稳定,而一到睡着的时候,却像变了一个人?他们为何在睡梦中变得粗鲁凶暴?为何梦见被野兽追击而在现实中大喊大叫、梦见和别人打架而在现实中挥拳打伤身边人?这便极有可能是一种名为快速眼动行为障碍的疾病,也是我们应该警惕的假性“家暴”。

什么是RBD?
RBD,全称为快速眼动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是一种与睡眠有关的神经障碍。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做梦时,身体肌肉会进入一种暂时性瘫痪状态,以防止人在梦境中动作过大而受伤。然而,患有RBD的人在REM阶段无法经历这种肌肉瘫痪,导致他们在睡眠中会有剧烈的动作,有时甚至会说话、大喊或发出其他声音。

RBD病因
RBD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这种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症等)有一定关联。约有50%的RBD患者最终会发展成这些疾病。此外,RBD也可能与某些药物的使用或戒断有关。
REM睡眠期行为障碍最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后人群。男性的患病人数是女性的4倍左右。患者常常伴有或轻或重的嗅觉减退。RBD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比如父辈有此病情的家族中,子女出现相同症状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无家族病史的普通人群。有报道显示:不经治疗的RBD患者,5年以后约有38%发展成帕金森病,12年以后,约67%的患者发展成了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而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约有69%具有RBD的表现。RBD症状起始的时间要比帕金森病出现早5~10年。当然并非每一位出现梦中喊叫和动作的患者都是RBD,睡眠呼吸暂停等造成REM睡眠期连续性破坏的其他睡眠疾病,酗酒或者镇静安定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些心血管药物的使用也会诱发类似RBD样的异常睡眠表现,称为假性RBD。
诊断和治疗
RBD的诊断通常通过多导睡眠图(PSG)测试进行,该测试能够监测人在睡眠中的脑电波、肌肉活动和眼动情况。如果在REM阶段检测到异常的肌肉活动,则可能确诊为RBD。
对于RBD的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服用某些药物,例如氯硝西泮或褪黑素,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抑制夜间的异常活动。此外,改善睡眠环境,确保床周围没有危险物品,也是减少患者受伤风险的重要措施。

RBD的风险和预防
尽管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预防RBD的方法,但可以预防损伤,即注意家居安全。例如将患者的床铺置于低矮处,四周勿置放硬物大件及锐利器物,以免患者跌倒摔伤或碰伤自己。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管理症状,减少与RBD相关的风险。对于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为示例图)

环境布置示例图
总结
RBD是一种影响REM睡眠阶段的行为障碍,患者在睡眠中会表现出与梦境相关的动作和声音。尽管其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但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定关联。通过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患者可以有效管理症状,减少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
【来源: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