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医院科普】焦虑的真面目:识别与化解
2024-08-07 08:41:02精神科
在当今充满压力和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焦虑已成为许多人面临的常见心理挑战。而焦虑并不全是负面的,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当达到病理性焦虑时我们该如何识别以及掌握有效的处理方式,这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当出现持续的无具体原因的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依据的预感到灾难、威胁或大祸临头感,伴有明显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常常伴随主观痛苦感或社会功能受损,出现上述情况,我们需考虑病理性焦虑。

一、识别焦虑
(一)精神性焦虑
1.持续的担忧和不安
对日常事务、未来的发展或未知的情况过度担忧,这种担忧常常超出了实际情况的威胁程度。
2.容易烦躁和易怒
情绪变得不稳定,对小事也容易发脾气,难以保持平和的心态。
3.强烈的恐惧和惊慌
在没有明显危险的情况下,突然感到极度的恐惧或惊慌,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4.中枢神经系统警觉性增高
如高度敏感,易惊吓,难以放松,对外界刺激的过度反应,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专注于工作、学习或其他日常活动,思维容易分散,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或者睡眠过多但仍感到疲惫。
5.负面思维增多
总是过度关注事情的消极面,对自己和未来持有悲观的看法。
6.反复思考和纠结
头脑中不断重复某些想法、回忆或场景,难以停止。
(二)躯体性焦虑
1.运动性不安
搓手顿足、不能静坐、不停地来回走动、无目的小动作增多。
2.肌肉紧张
主观上的一组或多组肌肉不舒服的紧张感,严重时有肌肉酸痛,多见于胸部、颈部及肩背部肌肉,紧张性头痛也常见。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心血管系统
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有时甚至会出现心悸的症状。
2.呼吸系统
呼吸变得急促、短浅,或者感到呼吸困难、胸口憋闷。
3.消化系统紊乱
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
4.泌尿系统
尿频、尿急等。
二、处理方式
(一)自我调整
1.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定时进餐,适度运动,建立稳定的生活节奏。
2.放松练习
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身体和大脑放松。
3.兴趣爱好
投入自己喜欢的活动,如阅读、绘画、音乐等,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
4.合理规划
将任务分解为小步骤,制定合理的计划,避免过度压力。
(二)心理调节
1.认知重构
识别并挑战负面的思维模式,用更积极、理性的想法替代。
2.情绪表达
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通过倾诉释放情绪。
(三)社交支持
1.与他人交流
参加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获得情感支持和理解。
2.家庭支持
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应对困难。
(四)专业帮助
1.心理治疗
如果焦虑严重影响生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正念疗法等。
2.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必要时使用抗焦虑药物来缓解症状。
3.物理治疗
适当的物理治疗能辅助有效地缓解症状,增强治疗效果,如经颅磁刺激、脑电生物反馈等。
总之,识别焦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方式则是恢复心理健康的关键。要记住,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经历焦虑,这是正常的反应,但如果焦虑持续且严重,不要犹豫,及时寻求帮助,让生活重新回归平静与安宁。
【来源:邓君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