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科普】支原体还未落幕,流感又悄然来袭,早了解早预防不管来啥都不怕!

2023-11-09 17:03:14贺毅

目前支原体感染还在高发期,这已经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而流感的到来更加剧了咱们对健康的担忧。支原体感染的复杂性和流感的高传染性使得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而流感更加危险,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所以需要及时识别、早期治疗和有效预防,今天就带大家再来了解一下流感!


什么是流感?

流感,全名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A、B、C三种类型,其中A型(甲流)和B型(乙流)就行为主。流感病毒的变异性较高,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的流行病毒株。

流感和支原体感染的区别

流感,也称为季节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它通常在冬季流行,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流涕、肌肉疼痛、疲劳和头痛等。严重的流感病例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肺炎和呼吸衰竭。流感病毒有多种亚型,每年可能会发生变异,因此每年的流感疫苗也需要更新。

支原体感染是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是一类微生物,与细菌和病毒有些相似,但在生物学特性上与它们不同。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喉咙干燥、流涕、鼻塞和轻微的发热等。支原体感染通常较轻,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肺炎和支气管炎。

流感如何传播?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出含有病毒的飞沫,其他人通过吸入这些飞沫中的病毒而感染。此外,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或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再接触口、鼻或眼等黏膜部位而传播。

哪些人容易的流感?

流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呼吸道传染病,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流感病毒。然而,有些人群由于身体状况或环境因素,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包括:

年龄较小的儿童和婴儿: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

年龄较大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可能下降,老年人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并发症。

孕妇:由于孕期免疫系统的改变,孕妇的抵抗力可能较低,容易感染流感病毒。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的人免疫系统可能较弱,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并出现严重症状。

具有免疫抑制状态的人:如接受器官移植、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

与流感病毒接触频繁的人群,如医务人员、教师、幼儿园和学校的学生等,也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感染后的常见症状

流感病毒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流鼻涕、全身乏力、肌肉疼痛和头痛,其中甲流常表现在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四肢酸痛等,而乙流常有表现出消化道症状,如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等。流感的症状通常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与普通感冒有所不同。

流感病毒感染如何早期识别

早期识别流感病毒感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出现突然的发热、咳嗽、四肢酸痛、乏力和喉咙痛等症状,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有接触过患者或流感流行区域的情况下。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尽早就医是关键。确诊流感除了上述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还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如流感抗原、流感病毒核酸、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等等。

得了流感如何治疗


流感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休息、补充充足的水分、使用退热药物和酌情使用止咳药物等,以缓解症状。

对于高危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等)可能被用于治疗,一般起病 48小时内使用,效果较好。对于轻症且无并发症的流感儿童,发病已经超过 48小时,可以不使用特效药,因为流感具有自限性;对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流感儿童,即使发病已经超过48小时,也应使用药物;对于发病小于48小时的轻症流感儿童,可以不使用药物。这些抗病毒药物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预防流感?


疫苗接种: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每年都会根据当年流行的病毒株进行更新。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推荐每年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

药物预防:在流感高发季,可酌情采用抗流感药物(如奥司他韦)预防,比如家庭成员有流感确诊患者,可能与儿童有密切接触的,可在医生指导建议下预防性抗流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避免拥挤的场所,保持良好的通风等。

④在流感高发季节,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办公室等,加强通风、定期消毒,可以进一步减少流感的传播。


通用医疗成飞医院儿科就诊指南

儿科/新生儿科门诊

周一至周日

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30

儿童急诊

周一至周日全天

(24小时诊疗服务)

【来源:贺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