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药煎煮那些事
2023-10-17 11:06:48王露
常常有患者会问,中药怎么熬?煎之前要不要洗?加多少水?煮多长时间?“先煎后下”是什么意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了中药的煎煮方法,直接关系到中药临床疗效的发挥,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正确的煎煮中药。
煎 药 前
1.中药煎煮器具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煎煮中药必须选好合适的器具,面对种类繁多的锅,我们该如何选择?
首选是瓦罐、砂锅等陶类器具,既能保证均匀稳定的受热,最重要的是不会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也就不会影响药物的成分和疗效;其次可以选择陶瓷、玻璃材质的器皿或不锈钢锅,但千万不能使用铁锅、铝锅和铜锅去煎煮中药,因为中药所含鞣酸、有机酸等成分可与上述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降低药物疗效,甚至改变药性,产生副作用。
2.煎煮前浸泡的讲究
中药在煎煮之前需要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水量需要高出药面3-5厘米(两或三指)左右,这样能够让中药吸收更多的水分,膨胀起来,有利于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煎煮出来,保证药效。如果中药成分是花、草、茎叶等,浸泡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就可以,如果是根、果实等为主的,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至60分钟。
建议
受气温影响,夏季温度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中药浸泡以新鲜清洁的自来水、纯净水为宜。千万不要使用热水,以免破坏药性,或使药物酶解
中药饮片不需要清洗,其在加工过程中已经过清洗、去杂等炮制过程,因此无特殊说明不需要清洗,以免饮片中水溶性成分丢失,影响药物疗效。
煎 药 中
3.加水量
煎药时,汤剂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煎药的质量。而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应以浸泡好的中药充分吸水后水淹过药材面2-3厘米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加冷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第二次煎煮、第三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即可。这次,不用再浸泡,加完水直接上火煮。
4.火候
煎药火力的大小,中医习称“火候”,包括“文火”和“武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先武火(急火)煎沸,然后改用文火(慢火),保持微沸状态。
5.煎药时间
煎药时间均从煮沸时算起。煎煮时间一般根据药物性质而定,解表药头煎时间为10-20分钟,二煎时间为10-15分钟;一般药头煎时间为20-30分钟,二煎时间为15-20分钟;滋补调理药头煎时间为30-40分钟,二煎时间为20-25分钟。
煎药时间除上述外,还应参考药物的质地,如花、叶及芳香药物煎煮时间宜短;矿物类、骨角类介壳类药物应慢火久煎一个小时左右,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6.煎煮次数
一般煎煮2-3次。一般而言,一付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滋补类的中药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或遵医嘱。
划重点
中药一般煎2-3次,煎煮前均需浸泡,头煎加水以淹过药面2-3厘米为宜,第二、三煎加水齐平药面,先武火煮开,再文火慢熬,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质和质地而定。
另,煎药时要注意火候,要不时轻轻搅拌,防止药物溢锅、糊锅、干锅。
煎 药 后
药煎好后,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因为放得时间久了,随着药液温度降低,一些有效成分会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加之药渣的吸附作用会致部分有效成分损失,因而影响疗效,同时也易造成药液酸败。
将几次分别熬出来的药汁倒在一起混合均匀,混合好的药汁,分成2份或3份,遵医嘱服用。
名词解释
【先煎】先煎煮30分钟左右,煮好后,连药汁带药倒入其他正常浸泡好的药物中再一起煎煮。包括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石类、贝壳类药物,如鳖甲、牡蛎等;须久煎(一般先煎2小时)去毒的中药,如附子,川、草乌等。
【后下】头煎时,在其他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把药方上标注“后下”的药物投入锅里同煎。如有效成分受热易挥发的薄荷、豆蔻;或有效成分不耐久煎,易受破坏的药物,如大黄等。
【包煎】有一些粘性强、粉末状或带有绒毛的药物,如果和其他药物直接放一起,容易沉在锅底,煎药时会糊。所以,宜先把这些药物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泡同煎。如车前子、旋覆花等。
【另煎】有一些贵重药物,如人参、西洋参等,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最好单独另煎另炖2-3小时,煎出来的药汁可以直接服用,也可以和其他药汁混合服用。
【烊(yang)化】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容易黏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煎焦,故应另外蒸化后再与其他煎好的药汁兑服,或将煮好的药水趁热冲下去融化它们就行了。比如阿胶。
【冲服】一些中药细粉不宜煎煮,用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如三七粉、川贝母粉等。
【药引】如医生无特殊交代,和其他药物同泡同煎。如生姜等。
总之,煎药的门道还有很多。建议大家看完中医,一定要详细咨询大夫。医生会根据所开的药物,大致告诉你该煎多久、先煎、后下。
特殊情况一定要遵医嘱哦!
【来源:王露】